第19章 货比三家-《工程代号521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用了半天时间,陈耀华终于看完了各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情况,给他印象深刻的有两家企业,不仅质量信誉良好,而且工期短,但报价比其他几家要高百分之十,这说明企业有实力,技术力量强,否则不敢保证这么短的工期,而且优质优价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。

    计划经济时代,所有成型的标准设备都是全国统一价格,但这种试验性质的非标设备就不一样了,因为都是第一次加工制造,成本和所用工时各不一样,各家的报价和工期自然也就不尽相同。

    陈耀华注意到,本院机修厂的报价是最低的,但工期比较长,他觉得老韩一定知道了其他厂家的报价,故意把他们的价格放到最低,老韩想用这一招说服有关领导,最终拿到这批非标设备的加工合同。

    通过综合分析,陈耀华圈定了价格较高,信誉良好,但工期最短的两家企业作为这批设备的加工单位,把包括本院机修加工厂的其他单位排除在外。
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,供销处负责仪器设备采购的工作人员有点为难,“陈主任,你把机修加工厂排除在外,这让我们很不好做呀!”

    “怎么不好做?”陈耀华显然是在明知故问。

    “你又不是不知道,杨副院长是倾向于让咱们本院的机修加工厂做这批设备的,你把机修厂完全排斥在外,他会怎么想?”

    “他是跟我谈过这件事,但我的原则是货比三家,当时我跟他讲得很清楚,我想他是理解的。”

    “但你选的这两家单位报价并不低呀!我们跟杨副院长没法交代,要不你跟他交涉清楚了,再交给我们具体承办吧。”采购人员很为难的样子。

    陈耀华毫不犹豫地说:“可以,这事儿你们先别管,我现在就去找他交涉。”

    在杨副院长办公室,陈耀华把手头的资料往桌上一放,向老杨陈述了选择设备加工单位的原则,“从设备报价、工期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综合考虑,我选择了这两家单位。”

    “哟,你还真把咱们本院的机修加工厂排除在外了?”老杨皱眉问道。

    “杨院长,让机修厂加工这批设备不合适呀!”

    “怎么不合适?难道就因为他们报价最低?说了半天,看来你的原则是只买贵的,不买对的?虽然我不是521工程总指挥,但我主管全院的采购业务,有责任对价格进行把关!国家的科研经费来之不易,该节省的就得节省!”老杨似乎想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。

    这通训斥让陈耀华始料未及,他定了定神,“杨院长,事情没有这么简单,听我给你详细解释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