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542章 李迪感受到的震撼-《北颂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翌日。
    沙州的荒漠上卷起了一阵风沙。
    李迪一行,顶着风沙,出现在了沙州的绿地上。
    经历了西域的风沙洗礼,李迪整个人看上去又苍老了几分。
    一行人在绿洲边上站了许久,也没见到迎接他们的人。
    李迪苦笑了一声,抚摸着干硬的胡须,长叹道:“世人皆知,寇吏部瑕疵必报,果然不假。老夫不过拦下了他几封家书,他就如此对待老夫,还真是小心眼。”
    “事关寇吏部的妻儿,寇吏部自然上心。”
    李迪身边,一个年轻的宦官,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沙土,低声说道。
    李迪瞪起眼,不屑的道:“你懂个屁!”
    宦官目光幽怨的瞥了李迪一眼,果断闭上了嘴。
    对于李迪拦下了通往汴京城和通往西域的文书的举动,宦官真的看不懂,他十分不明白李迪为何要冒着被弹劾的风险,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。
    李迪见宦官闭上了嘴,不再胡乱插话,便背负起了双手,长叹了一句。
    “人之常情,老夫如何不懂……老夫有儿孙,老夫自然知道一个父亲,在得知妻子快要生产的情况下,却得不到妻儿一点儿消息的焦急心情……”
    宦官翻了翻眼皮,很想问一句,那您为何还要拦下寇吏部的家书。
    但他感觉,他要是问出口的话,李迪很有可能会再骂他一顿,所以他果断没有问出口。
    李迪长叹了一句别人听不懂的话以后,攀上了马车,躺舒服了以后,催促着车夫,赶着马车往沙州城驶去。
    往前行了一段距离。
    李迪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呼喝声,他立马催促着车夫赶着车,快速的往声音传来的地方驶去。
    等到了地方以后,李迪就看到了他毕生也没有见过的一幕,惊愕的瞪大了眼珠子。
    围绕在李迪身边的人,表情差不多。
    一个个惊愕的张大嘴巴,一脸呆滞。
    十万多人开荒的场面,十分壮观。
    他们喊着号子,挥舞着手里的农具,将一块块的杂草地,变成了一块块良田。
    一眼望不到头的开荒人,一眼望不到头的湿润土地,让人看着十分震撼。
    “这……这……这……”
    宦官结巴的说不出话。
    李迪震惊的感慨道:“好一处大粮仓啊!”
    李迪远比宦官看到的更多,所以他不至于词穷。
    在宦官眼里,那是数值不清的良田。
    在李迪眼里,那就是数值不尽的粮食。
    “难怪你小子,待在西域不肯回去……难怪你小子,敢私自调遣大军跟西夏叫板……难怪你小子,逼死了薛田,都不惧怕……”
    “有这数值不清的良田,别说是要了薛田性命,就算是要了老夫性命,老夫也心甘情愿啊。”
    “老夫还担心你在西域的所作所为,传回了朝廷,朝廷会因此怪罪于你,所以才拦下了那些文书,打算用自己最后的脸面,帮你度过一次难关。”
    “如今看来,你在西域所做的一切,都没有错。是老夫的错,是朝廷的错。”
    “是朝廷和老夫鼠目寸光,竟不知道西域居然也有如此宝地,竟不知道你在西域干出了如此丰功伟绩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如此一眼望不到边的良田,代表着什么。
    没有人比李迪更清楚。
    它代表着,西域以后将会产出无数的粮食。
    它代表着,大宋许多百姓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挨饿。
    它代表着,无数人的性命。
    大宋富庶吗?
    大宋十分富庶。
    可粮食在大宋依旧紧缺。
    即便是无灾无伤的丰收年,依然有人会因为没有粮食吃,而饿死。
    就这,朝廷还得从百姓们嘴里抠出一部分,存在常平仓内,以备不时之需。
    可以说,大宋的粮食一直不够吃。
    从立国之今,大宋的粮食一直紧缺。
    朝堂上的官员,民间的百姓,每年为了粮食的问题,要生出许多事端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