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万一那勇猛无敌的燕国公主一怒之下南下投了大夏,再伺机暗杀他,就算身边侍卫再多,也打不过那位猛女啊! 原本这个宰相的位置,他还不太放在心上。 可现在,他却改变了主意。 只有位置越高,得到弘业帝的信任越重,才更有机会除掉这个死敌…… “父皇,楚大人虽然有功,但他毕竟年纪尚轻,资历尚浅,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尚可,宰相一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胜任。” “是啊陛下,宰相需要协调六部,辅助陛下处理军国大事,楚大人虽然屡建奇功,陛下要奖赏,多赏一些银子就是了,宰相之位关系重大,绝不能太过儿戏。” 杜襄立马站出来反驳道,“二殿下和谢大人的话,臣不敢苟同。 楚大人虽然年轻,可他不但担任户部尚书,还曾在刑部和兵部任过侍郎一职,且多有建树,怎么能说他资历尚浅呢? 况且陛下决定北上伐燕一事,楚大人出力最多,献策也最有效,满朝文武有谁敢说,在这方面能胜过楚大人的?” “杜大人这样说,无非就是为了报答楚大人的恩情罢了,但宰相一位事关国家大事,杜大人却因此事而私相授受,岂不过太过儿戏了?” “吴大人,你胡说!” 一时间,朝堂上反对和赞同两方激辩起来。 吏部和礼部主官则始终没有动静,只是隐晦的看着龙椅上的弘业帝。 弘业帝也没有出言制止朝臣们的辩论,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。 直到将近半个时辰之后,辩论双方口干舌燥,声音渐止,弘业帝这才再次出声。 “殷儿的提议,甚合朕意。” “即便殷儿不说,朕也早有此意。” “正如殷儿所说,朕登基以来,始终没有设立宰相一职,原因很简单,朕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胜任这一职位的贤才。” “不过现在朕找到了。” 成谨闻言大惊,连忙站了出来,“父皇,儿臣认为,眼下最为紧迫的,是要趁着北燕大乱之际,如何出兵北伐,一统中原,至于宰相一位,不急于一时。” 容不得他不紧张啊! 宰相一职真要落在楚昊头上,他的压力就更大了。 更可怕的是,刚刚弘业帝说的那番话,几乎句句不离“殷儿”二字,这释放的信号,傻子都能听得出来。 这个时候再不站出来反对的话,以后还有机会吗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