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索布恰克果断摇头说,“总统,我们会输得更惨。” “没有别的选择了。”巴里亚说。 索布恰克看向罗维奇。 罗维奇心领神会,道,“总统,我们需要时间,现在是时候要求日本履行协议了。” “我明白你的意思,但国内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,这个问题要优先解决。”巴里亚沉声说。 索布恰克说,“谈判,用谈判来争取时间,前线形成停战对峙态势,对国内保持着高压,矛盾依然能够转移到战争上。同时要求日本履行协议,从另一个方向给东大施加压力,牵制他们的军事力量。” “美国人绝对不会坐视东大崛起的,我请求秘密前往华盛顿,和他们谈一谈。” 巴里亚沉思了起来。 对是否把美国拉下水,他是心存顾虑的。 相对于东大,巴里亚更为忌惮美国。 西伯利亚太远,真正的威胁是欧洲大陆。 勒拿河中游打成这个样子,苏联部署在欧洲部分的军队基本没有怎么动,始终保持着对欧洲的强势压力状态。 良久,巴里亚缓缓说,“我们出现了重大的战略误判,应该有一个补救措施。” 索布恰克忽然有不好的预感。 他非常了解巴里亚,这位把苏联从内困中拽出来的总统,在民间收获了很多的威望,头脑清晰,有壮士断腕的决心。果断解决远东叛军问题后,用远东地区换来了宝贵的五年的发展时间。 这里面的关键角色是东大——与东大之间的频繁经济贸易交往是苏联经济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。 但是,索布恰克同样非常清楚,巴里亚与此前几位领导人最大的区别在于,他对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没有太大的归属感。 巴里亚有一个非常激进的观点。 他认为,俄国靠近北极的广大区域没有战略意义,对当前的苏联来说,庞大臃肿的官僚体系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。 要从头到尾厘清体系,就应当集中资源放在欧洲部分,暂时性的退却是必要的。 正是这种理念指导下,在巴里亚上台后,俄国把远东地区归还给了东大。 他们同样也使用了“归还”这个词,以让民众接受。 实际上,这一代苏联人对历史是很了解的,他们对于把远东地区还给东大并不觉得是屈辱,那本身就是抢夺过来的土地。 更多的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远东是不关心的,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能填饱肚子。 而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地区,在寻常苏联人眼里,那是流放之地,是原始世界。 果不其然,巴里亚说,“我们和东大之间没有历史恩怨,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。” 索布恰克和罗维奇的心顿时沉了下来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