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王敬点头称是。 说到腊肉,王敬倒是想起一事,他道: “娘,方才你上山的时候,谢大伯来家里,说他家的猪也阉了,最近长势特别好,他说来看看咱家的猪是不是一样。 看完了,说,果然这两头阉了的猪和以往猪的长势都不一样,肉长得快,性情也温顺了许多。” “呵呵,等杀猪之后,你们会发觉肉的味道更鲜美了。”刘婉道,“不会再有现在的膻味。” “娘,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?” 王敬忍不住又问。 “我以前在娘家的时候看过一本神书,是一位对农业很专精的学者写的。” 刘婉反正已经暴露了自己会识字的本领,索性就编了这么个理由。 在这年头同,知识是极为昂贵的,类似于农业的专著一般不会在民间流行开来。 一来是因为书籍本身就是奢侈品,一本书要印刷出来,成本得好几两银子。 纸张贵,排版贵,人工成本贵,所以现在的书,就像后世的爱马仕包包一样,大家都向往都羡慕,但是没几个人能拎得起。 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底层的老百姓识字的实在太少啦。 一个村子能找出一个半个懂得数十字的人,都可以算村里的文化人了。 刘婉这么说,几个娃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。 王敬赶紧问道:“娘,你看的是什么书,这么厉害?” “哦,《天工开物》,宋应星写的。” 刘婉大言不惭地道。 这书刘婉以前的确看过,里面讲的就是一些关于古代农业上的技术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