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不要请先生,我就是现成的先生。 孝儿,咱们去镇上买文房四宝,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饭,休息一会儿,每个人都在这给我学习半个时辰。我会从最简单的三字经教起。 太复杂高深的我不懂,但是教会你们识字,完全没有问题。” 刘婉信心满满地道。 常用字只要掌握一千个左右,就能应付平时的需要有余。 刘婉不信,每天教两个字,他们会学不会? 作为新时代的祖国花朵,刘婉从小在少年宫接受过古典文学的熏陶,唐诗宋词也能记得五、六十首,教这些孩子绰绰有余了。 她的目只是让他们识字,不要做睁眼瞎,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参加科举的人才,所以要求没有那么高。 刘婉的态度很坚决,王敬虽然嘀咕,但也不敢反抗 。 王怜和王礼却是挺兴奋的,七八岁的孩子,正是求知欲强的时候,一听能识字,他们都很感兴趣。 吴慧一听不用请先生,巨额花销能省下来,也不好说什么了,而且她看出来,相公还挺想学的。 一想到相公能识字,她还是挺向往的,毕竟,识字的人在乡村肯定大受尊重,走出去都不一样。 “娘,你能今天晚上就教我们吗?我看到王易安去镇上学堂读书,回来可得瑟了,穿着长衫都不和我们玩了。” 王礼天真地问刘婉。 王易安是里正的孙子。 全村里正最有钱了,里正有4个儿子: 老大在镇上开杂货铺; 老二是秀才,在镇上侯龙书院当教书先生; 老三在老家和他一起生活,务农; 老四从军了,听说已经当了一个军中的校尉。 反正里正在他们村绝对算是最有权势的一位,要钱有钱,要人脉有人脉。 王礼说的王易安就是老三的大儿子,比王礼大两岁,去年才去镇上读书的。 第(1/3)页